(⊙_⊙)
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(⊙v⊙)
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:地球知识局
NO.1164-马来西亚青年吸毒
作者:酸奶没泡沫
制图:鱼木头 / 校稿:猫斯图 / 编辑:养乐多
今年夏天,马来西亚在各州展开了针对警察的“蓝魔鬼”扫毒行动。
短短几天内,在接受尿检的3438名警员中,有100多名警察对毒品检测呈阳性反应,其中冰毒86人,安非他明6人、鸦片6人、大麻2人,克他命1人。
马来西亚全国警察总长对检测结果感到异常震惊,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:“警队本被公众赋予信任,应该严格执法,可是他们自己都参与这种活动,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?”
变成什么样?可能是毒品会在打击缺失的情况下渐渐向年轻人渗透,日渐毁掉下一代……
吸毒要趁早?
20年前,马来西亚吉隆坡初中生萨尔科齐在他的好哥们的怂恿下,开始过上了“上等社会”的生活:尝试吸大麻和埃利敏5号(一种精神科成瘾性药物)。
大麻常见的三种用途:娱乐,医药,工业
其中娱乐性大麻使用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不合法
(图片来自:Wikipedia@Cannabis Tours)▼
极度上瘾的感觉刺激着他初尝禁果的大脑,但之后迅速从云端跌落到谷底的感觉让他莫名烦躁。为了时常保持高昂的开心状态,接下来的三年里,他一步步尝试了能让他更兴奋的毒品:海洛因,吗啡,氯胺酮,迷幻药,神奇蘑菇……众多毒品种类中,效果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冰毒,一种被归类为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毒品。
“吸的时候你简直不像人。睡不了觉,不想吃东西,只有它给你快感时才让你感觉良好,不吸的话就会发烧、骨痛、失眠、打寒颤,所以根本停不下来。”
海洛因,俗称白粉
成瘾后若不继续吸食,身体会出现紧张、无法入睡、出汗、肠胃不适、四肢疼痛及痉挛等症状
(图片来自:Wikipedia@Psychonaught )▼
三年后,他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。好在这时他终于开始担心毒品会毁了自己,在父母和康复治疗中心的帮助下花了一年多戒掉了毒瘾,如今30多岁的他在吉隆坡做生意。
萨尔科齐恢复了,然而今天的马来西亚,还是有许多未成年人踏上了萨尔科齐的旧路。
马来西亚是个贩毒可判死刑的国家,然而民众吸食毒品的情况却依旧严峻:据统计,自2014年至2018年9月,马来西亚全国吸毒者的人数约为13.37万,占总人口的0.4%;其中彭亨州、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名列吸毒人数前三甲。
这还是马拉西亚官方反毒机构记录在案的数据
没办法统计到的数据可能远远不止如此
(数据来源@Laman Web Rasmi Agensi Anti Dadah Kebangsaan )▼
而从吸毒人群的年龄看,19至39岁之间的人数为80598名,占吸毒者的73.4%,青年人已然占据毒品消费大半江山。
同时,吸毒群体的低龄化也愈加普遍,《当今大马》指出,2014年至2017年间,马国青少年涉毒案件总计约3700宗,占总体吸毒案3.2%。实际情况可能更糟,因为根据估计,记录在案的数量与野生吸毒者之间比例大概是1:4。
13~18岁人员涉毒案件统计
(数据来源@Laman Web Rasmi Agensi Anti Dadah Kebangsaan)▼
而去年一年,就有2169例毒品案件涉及未成年学生,最低的吸毒者年龄不过7岁。
与此同时,自2015年以来,马来西亚治疗和护理康复中心(CCRC)接受的青少年毒瘾患者也越来越多,而根据这些少年的拯救经验,诱发他们吸毒的因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:
很多学生在长期被父母忽视的状态中走上偏道,而同一道上的很多哥们都吞云吐雾,要想愉快地玩耍,自己不能显得不合群。毒品既能让他们融入社交生活,也能带来廉价而直接的满足感,被滥用也在情理之中。
其次,部分儿童服用毒品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学校生活无聊且没有希望,不清楚学习的意义。另外还有一个群体,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吸毒,即便知道也不清楚毒品的危害,觉得跟零食无异,这就只能怪可悲的教育了。
向青少年普及毒品带来的危害,提前预防
是防止吸毒率上升的有效手段
(图片来自:UNODC@青少年毒品预防计划参与性手册)▼
小学生沉默,中学生流泪
和很多商品降价后销量增长类似,之所以拿毒品消遣的的孩子越来越多,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毒品越来越便宜。
拿冰毒来说,四年前一包的最低成本约为50令吉(约合84.6元),如今不仅价格有所下降,有些毒贩子甚至推出了“满50-10”的优惠活动,等于是毒品界的双十一,也不知道毒贩有没有冲皇冠的压力,总之是变相降低了孩子们的毒品买入门槛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为了在小学里扩大客源,毒品贩子会把学生作为在学校开展贩毒业务的推广者,因为孩子们比成年人“更老实”。
几乎每个州都有学校涉案,情况确实有些严峻
学生不仅成为受害者,有的还成了毒品推广者
(原始数据由马来西亚教育部发布)▼
一位因参与在学校推广毒品被拘留的四年级学生,在被督察组询问时说,“那个叔叔看我没有多余的钱买了,就告诉我,每当我说服一个新同学购买,就免费给我三包(冰毒),这很划算,我就做了。”
这就是毒贩子对帮自己拉到“学生客户”的回报:免费赠送一定量的毒品给被委托的学生,或给与其长期的购买折扣,这对已经上瘾但财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天大的诱惑。
马来西亚警方在5名学生家里发现了大量毒品
(截图自 YouTube@The Star Online)▼
而针对更加成熟一些的中学生群体,毒贩子的作案活动的进行显然要更谨慎一些。
由于中学生胃口比较大,所以毒贩子提供的诱惑要更有力,甚至实现了“供货包年制”。在给他们送货时,还提供“开车送达”服务,到达约定取货地点立即将药品丢下离开,以免被抓到。
但是百密一疏,还是有人被抓到了。被抓获的协助贩毒初中少年泰姆供认时说:“我们将把汽车的颜色,毒品种类,数量记下来之后,只要从地上捡起来他们从窗户扔下来的箱子,交易就完成了。”
学生涉毒的种类非常多,或许有的中学生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毒场老手了(原始数据由马来西亚教育部发布)▼
相比之下,给小学生递货时,毒贩子往往光明正大地进行,直接塞到孩子们手中也不会引起怀疑。
不过这些方法只是针对了解吸毒内情的学生消费者,想要将市场扩大至不吸毒的学生群体,还要另觅他法,比如让大家不知道这是毒品。
花花绿绿的摇头丸,乍一看还以为是糖果
但一旦沾染上,再要戒断可就不容易了
(图片来自@wikimedia commons)▼
一些毒贩子将毒品伪装成零食,以欺骗的形式向中小学生售卖。在学校附近的小商店,毒贩子事先与店主沟通好价格要在这上一批货(掺有毒品成分的零食,而店主可能并不知情),按卖出的数量给店主提成。
以柠檬茶为例,一杯含有大麻或海洛因成分的袋泡柠檬茶,价格是2至3令吉(约合3.38至5.07元),每天能卖出数百包,买的还很都多是回头客,谁喝了那个毒品茶,谁就一辈子都忘不掉了。
难以根除的痼疾
眼看国家未来的花骨朵变成了毒之花,马来西亚政府自然是忧心忡忡。应对这个问题,最基础的做法显然就是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下手。
对于还没吸上毒的,主要是在全国所有中小学校加强毒品危害教育,防患于未然,年初时甚至考虑效仿冰岛实施18岁以下青少年宵禁令,避免青少年夜间到娱乐场所沾染毒品;而那些已经入坑的,就是帮助他们主动戒毒。
但是大多数的马来西亚人是反对宵禁的
认为这项规定违反了《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》
还侵犯了儿童的人权
(截图自 YouTube@The Star Online)▼
马来西亚政府已经在全国各地80多个县市内设立了戒毒资讯服务中心,义务为民众提供毒品相关知识解答。
然而这些毕竟只是治标的做法,但治本的做法——毒品根除,怎么看都不像是件容易的事。
其实马来西亚政府其实早已意识到了毒品问题的严重性,在1975年就开始把死刑适用于毒品走私罪,近年来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也是只增不减:去年查获了价值5.16亿令吉的毒品(约合8.72亿元),较2017年增长了约77%。
但显然,只要有吸毒者存在,就有人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赚钱。
马来西亚离臭名昭著的毒品金三角不远,这是一处泰国,老挝和缅甸在鲁瓦克河和湄公河汇合处的三角形区域,自上世纪50年代了以来就与阿富汗一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基地之一。单单缅甸的鸦片种植面积就达到了430平方公里(2015年),比马尔代夫国土面积还大。
边境地带就是这些东南亚毒贩最活跃的所在▼
虽然金三角生产的原料主打工业用途,但毒品走私是公开的秘密,而临近的马来西亚是就是该地毒品走私的重要目的地和过境国之一。据警方估计,马来西亚的贩毒集团在一年可赚取高达12亿令吉(约合20.3亿元)的利润。
你也很难责怪马国政府没有行动。根据此前该国关于药物滥用的经济成本的研究结果,马来西亚已花费86.5亿令吉(约合146亿人民币)的直接或间接预算来解决毒品问题。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呢?
查获毒品的新闻天天有
(截图自 YouTube@The Star Online)▼
除了毒品走私屡禁不止,监管部门的贪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:毒品向马国运输过程中会面临的层层关卡,很多时候用利润分成就能让监管人员当个睁眼瞎;有时监管人员甚至不用分成,暗示一下,半年的量就运到家门口了。
不知道那些毒品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警察,是不是打开贩毒方便之门之后自己反而变成受害者了。
参考资料
https://www.unicef.org/chinese/infobycountry/malaysia_50320.html
https://www.nst.com.my/news/crime-courts/2019/04/483451/kids-young-7-are-taking-drugs
*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,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
封面图片来自shutterstock
END